SGRA新闻(中文)

  • 欢迎参加第70届SGRA论坛「共议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如下所示,第70届SGRA论坛「共议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会议将于线上(Zoom Webinar)举行。想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请提前登录报名。 Webinar网络会议不开启听众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请大家自由参加。   大会议题:「共议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 日 期: 2023年2月18日(周六)12:00~15:00(中国时间) 方 法: 网络会议(Zoom Webinar) 语 言: 论坛配日中韩同声传译   ※报名参加 联系我们:SGRA事务所(sgra@aisf.or.jp、+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 东亚各国都属于不同于西洋文化遗产形态的木结构建筑文化体系。第70届SGRA论坛,通过特别邀请日本资深古建修复技术专家从金峯山寺二王门古建筑保护维修现场直播讲解日本古建筑修理方法,加之中韩欧三地专家与一般民众代表进行评论,以及参会者直接提问质疑的方式,为大家提供一个专家与一般民众一起探讨木结构建筑修复与保护方法的对话平台。   希望可以通过本次的讨论,一来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东亚各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修复方法与保护现状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文物保护专家与一般民众之间对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相互理解。   衷心感谢为举办本次论坛提供大力支持的金峯山寺与奈良县文化财保护事务所。     ■论坛内容(以下时间为中国时间) 总主持人 李 晖 (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 准研究员/SGRA)   12:00 论坛主旨、参加者介绍 12:10 开幕致辞 五條良知(金峯山寺 管长) 12:15 话题提供 竹口泰生(日本奈良县文化财保存事务所金峯山寺出张所 主任)   [讨论] 主持人: 金 玟淑 (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民间等共同研究员/SGRA) 13:20 韩国专家评论 ――――― 姜 璿慧(韩国传统建筑修理技术振兴财团 企划行政团队负责人) 13:35 中国专家评论 ――――― 永 昕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研究馆员) 13:50 欧洲专家评论 ――――― Alejandro Martínez(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助教) 14:05 一般市民评论 ――――― Vroni F. Shiohara(BMW GROUP Japan/SGRA) 14:20 观众提问答疑(通过ZOOM Q&A功能)   ※同声传译:日语⇔中文:丁 莉(北京大学)、宋 刚(北京外国语大学/SGRA) 日语⇔韩语:李 惠利(韩国外国语大学)、安 暎姬(韩国外国语大学) 中文⇔韩语:朴 贤(京都大学)、金 惠兰(自由职业者)   ※会议详情,请参照以下链接。 ・会议概要   日文网页 韩语网页
  • 欢迎参加第16届SGRA中国论坛“‘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SGRA中国论坛将通过在线(Zoom)形式进行。参会者无需打开摄像头和话筒即可参加本次在线论坛,欢迎踊跃报名。参会需事先网上注册。   题目:“‘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时间:  2022年11月19日(周六)北京时间下午3点~5点(东京时间下午4点~6点) 形式:  Zoom Webinar | 日中同声传译   共同主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后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赞助:鹿岛建设(中国)有限公司   ※参会报名 咨询:SGRA事务局(sgra@aisf.or.jp +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 去年的论坛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以『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 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出版)以及《走向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年)等专著为线索进行了题为《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的演讲。作为续篇,本次论坛将对上次提出的空间理论、时间理论、性别理论中的理论转向的具体出现进行思考,并探讨其对生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以及其是如何与我们现在的时空感觉、身体感受性、伦理规范等相通的等问题。   ■论坛内容 【大会主持】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SGRA) 【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SGRA) 【致辞】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演讲】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讨论】 主持:林 少阳(澳门大学历史系/SGRA/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讨论: 陈 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高 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闭幕致辞】刘 晓峰(清华东亚文化讲座/清华大学历史系) 〇同声传译(日语⇔汉语):丁莉(北京大学)、宋刚(北京外国语大学/SGRA)   ■主讲人寄语 本演讲作为上次论坛的续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近代与现代两个‘Modern’”在亚洲这个空间中带来何种冲击,以及其产生了什么样的时间理论转向与性别理论转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对于现在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一般常识,在当时并非被当做理所当然而被自然接纳,它们通常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装扮、感受性、伦理规范等多重剧变,对此需予以关注。   与此同时,在应对欧美的过程中中国、韩国、日本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对抗与启发所引发的平准化、类同化和固有化的有趣现象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现象的出现本身也可以说是能对亚洲这一时间与空间抱持共同归属感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这种“现代”的冲击中,男女性/别差异问题可以视作是现在的我们所直面的一个思想课题。在我视作“摩登语的世界”的一百年前的时间与空间中,给我带来最大冲击的便是与如何看待性/别差异与性爱、性美等相关的问题的勃发,是将之融入生活世界,还是将之视作异常或风俗败坏等而进行排斥,出现了立场完全相反的应对。但与此同时,在近代被否定的异性装扮却作为广受欢迎的新风格而成为了现代的标志。   在此出现了现代与反现代、先锋派与原始主义等完全相反的前沿共存的状况。这种混沌交融的气象是由照片、电影、唱片等当时普及开来的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所带来的。这些新媒体通过蒙太奇、快速拍摄、透视等手法将空间理论转向与时间理论转向进行接合,从这一人类史的视角来看,它们开创了划时代的新局面。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态变化之后,我们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以及对性/别差异的感知都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通过对如此产生的变化是否以及如何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存在关联的相关讨论,我想在一百年的时间跨度内探讨对于亚洲而言“现代”、全球化以及美国主义究竟为何这个问题。   最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希望可以重新思考“思词学”这一视角所持有的意义,还请各位畅所欲言,不吝批评指正。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汉语版 日语版
  • 第69届SGRA论坛 第7届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 「“历史大众化”与东亚历史学」

    如下所示,第7届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会议将于线上(Zoom Webinar)举行。想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请提前登录报名。 Webinar网络会议不开启听众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请大家自由参加。   大会议题:「“历史大众化”与东亚历史学」 日 期: 2022年8月6日(周六)下午1:00~下午4:00(北京时间) 方 法: 网络会议(Zoom Webinar) 语 言: 论坛配日中韩同声传译 主办方: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报名参加 联系我们:SGRA事务所(sgra@aisf.or.jp、+81-(0)3-3943-7612)   ■举办主旨 在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国史对话”尝试以线上方式举办研讨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鉴于目前改善活动的举办环境尚难以实现的现实,本次论坛继续以深化一直以来的与会者之间的对话为侧重进行了本次策划。   围绕各国历史学的现状,国史研究者们就各自所怀学术困扰进行交流,分享各自对各国现状的认知与理解,以期为今后的持续性对话打下基础,是本次论坛的一大目的。研究者们目前所面临的学术困扰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次论坛将会有所侧重。在各国社会形势持续变化、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媒体急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应对新的需求而出现了历史相关叙述以多种形式持续增殖的现象,但国史专家们的声音却并未传达到关心历史问题的人们那里,并且现在的历史学无法完全应对这个问题,本次论坛试图将这个危机意识设定为具体的讨论议题。   虽处在相同的背景下,但因各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各不相同,具体状况自然多种多样,我们暂且将这种现状认识统称作“历史大众化”,在此基础上请各国研究者就本国现状进行报告,力图将本论坛打造成为各位研究者开诚布公地交流各自学术困扰,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平台。   为促进对话顺利进行,会议安排了中日、日韩、中韩语言的同声传译。会议举办后,我们会编辑演讲集(SGRA报告),并通过电子杂志的方式广向社会推送与会者的文章。     ■问题提出 韩 成敏(高丽大学) 「一起聊聊 “历史大众化”」     ■会议流程 第1场(13:00-14:20) 总主持人: 李 恩民(樱美林大学) 【举办主旨】 彭 浩(大阪公立大学) 【问题提出】韩 成敏(高丽大学)「一起聊聊 “历史大众化”」 【指定讨论】 中国:郑 洁西(温州大学) 日本:村 和明(东京大学) 韩国:沈 哲基(延世大学)   第2场(14:30-15:45) 主持人:南 基正(首尔大学) 【论点整理】刘 杰(早稻田大学) 【自由讨论】成员(国史对话项目参与者) 平山 升(神奈川大学)、毛 立坤(南开大学)、金 澔(首尔大学)、佐藤雄基(立教大学)、宋 志勇(南开大学)、盐出浩之(京都大学)、金 Kyongtae(全南大学)、郑 淳一(高丽大学)   第3场(15:45-16:00)总主持人: 李 恩民(樱美林大学) 【总结】三谷 博(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闭幕致辞】赵 珖(高丽大学名誉教授)   ※同声传译 中文⇔日语:丁 莉(北京大学)、宋 刚(北京外国语大学) 日语⇔韩语:李 惠利(韩国外国语大学)、安 暎姬(韩国外国语大学) 中文⇔韩语:金 丹实(自由职业)、朴 贤(京都大学)     ※会议及资料详情,请参照以下链接。 ・会议概要 ・会议资料
  • 欢迎参加第15届SGRA中国论坛“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

    SGRA中国论坛将通过在线(Zoom)形式进行。参会者无需打开摄像头和话筒即可参加本次在线论坛,欢迎踊跃报名。参会需事先网上注册。 题目:“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时间:  2021年11月20日(周六)北京时间下午3点~4点30分(京都时间下午4点~5点30分)形式:  Zoom Webinar | 日中同声传译 共同主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后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参会报名(请通过以下网址进行注册)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oefAUZ69QMaxwXm1GvLrjw 咨询:SGRA事务局(sgra@aisf.or.jp +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本演讲将以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的『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出版)以及《走进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年)等专著为线索,探讨如何从概念词与日常用语的视角入手讨论“亚洲这一空间是如何通过翻译∙留学等被构建起来”彼时,空间中的“现代(Modern)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等词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论坛内容【大会主持】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致辞】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演讲】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                       -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评论】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刘 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  赵 京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科)【闭幕致辞】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主讲人寄语本演讲首先从翻译以及留学等思想连接的角度出发,探讨欧洲人带来的空间概念“亚洲”如何被当地居民塑造成为他们自我认同的对象及这种认识产生的意义。其中,如何关联起本土的(Local)、国家的(National)、地域的(Regional)、全球的(Global)这四种空间层次与思想存在样态,尤为重要。 其次,在被构建出的“亚洲”这一空间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我将从近代与现代这两个“Modern”入手开展讨论。其中,我将以与摩登女郎(Modern Girl)发型以及服装的长短变化相关的“毛断嬢”与“裳短嬢”等字形表达为例,说明摩登语如何具像化;如何通过照片、绘画以及漫画等手段视觉化,都是问题的关键。 通过讨论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对于亚洲而言现代(Modern)、全球化(Globalization)以及美国主义(Americanism)意味着什么。在这部分讨论中,我希望各位能突破思想以及研究领域的局限,重新思考更广泛意义中的社会生活理想样貌,并一起讨论这种生活方式(way of life)。我相信,其中一定包含各位对于新冠疫情中的亚洲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期待。 本次演讲将结合空间、社会生活与语言(概念和流行语)这三个维度,在思考如何将这三点结合起来、探索方法论的过程中,我提出了“思想连锁”与“思词学”的研究视角。今天演讲中也将提及我的探索路径,还请各位畅所欲言,不吝批评指正。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汉语版日语版 
  • 第66届SGRA-V会议 第6届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 「人的移动与边界・权力・民族」

    如下所示,第6届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会议将于线上(Zoom Webinar)举行。想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请提前登录报名。 Webinar网络会议不开启听众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请大家自由参加。 大会议题:人的移动与边界・权力・民族日 期: 2021年9月11日(周六)上午9:00~下午3:20(北京时间)方 法: 网络会议(Zoom Webinar)语 言: 论坛配日中韩同声传译主办方: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报名参加联系我们:SGRA事务所(sgra@aisf.or.jp、+81-(0)3-3943-7612)  ■举办主旨    本“国史对话”项目的目的是促进各个国家的国史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自2016年发起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诸多参与者跨越国境齐聚一堂,围绕各国历史研究的现状与挑战、个案实证研究展开讨论,深化了交流。第5届正值全球性新冠肺炎肆虐,仍秉持着应继续对话的方针,首次尝试线上举办,虽然众多与会者的发言很有意义,收获甚多,但也因讨论时间较短,对内容的吸收理解略显不足。本次会议在以往经验上做出新的尝试,以时间充足的自由讨论为主,大胆设定了更大的主题。此次会以问题提出与几则评论为开端,充分展开跨越国家、地域、时代的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一直以来不断扩大的与会者的交流网。     为促进对话顺利进行,会议安排了中日、日韩、中韩语言的同声传译。会议举办后,我们会编辑演讲集(SGRA报告),并通过电子杂志的方式广向社会推送与会者的文章。  ■问题提出盐出浩之(京都大学)“从人的移动看近代日本:国境・国籍・民族”     从古至今,跨越国家和地域的人的移动一直都存在。但是,当历史以国家为单位、被作为国民的历史书写时,他们的经验便会从历史中遗漏。那么反过来说,在围绕历史进行的对话当中,可以说人的移动足以成为最优选的话题之一。    关于“人的移动与边界・权力・民族”这个主题,我将在问题提出部分以近代日本的经验为素材提出论点。导入部分,我会先基于报告者对美国的冲绳系社区的实地调查对现代世界中的民族集团(ethnic group)作一概述。    第一个问题以近现代左右人的移动的国境和国籍问题为焦点。作为具体事例,我将介绍20世纪上半叶日本统治下的冲绳和朝鲜以及战后美国统治下的冲绳的对外移民状况。我想指出,国境和国籍与近现代的主权国家体制和国际政治结构(帝国主义和冷战)密切相关。    第二个问题将关注跨越国家和地域的民族集团的形成、以及不同于国家间关系的民族间关系的形成。这都是人的移动对政治、社会秩序产生的冲击。作为具体事例,我将探讨20世纪上半叶在夏威夷的日裔居民与华裔居民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此基础上,我希望就近现代的人的移动与前现代有何异同,以及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比较时会有何发现等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会议流程第1场(9:00-10:25) 总主持人: 李 恩民(樱美林大学)【举办主旨】 村 和明(东京大学)【问题提出】盐出浩之(京都大学)“从人的移动看近代日本:国境・国籍・民族”【指定讨论】韩国:赵 阮(釜山大学)中国:张 佳(复旦大学)日本:榎本 涉(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2场(10:30-11:45) 主持人:南 基正(首尔大学)【指定讨论】韩国:韩 成敏(世宗大学)中国:秦 方(首都师范大学)日本:大久保健晴(庆应义塾大学)【评论】盐出浩之(京都大学)【自由讨论】讲师与指定讨论者 第3场(12:30-13:45) 主持人:彭 浩(大阪市立大学)、郑 淳一(高丽大学)【论点整理】刘 杰(早稻田大学)【自由讨论】成员(国史对话项目参与者)市川智生(冲绳国际大学)、大川 真(中央大学)、佐藤雄基(立教大学)、平山 昇(神奈川大学)、浅野丰美(早稻田大学)、沈 哲基(延世大学)、南 基玄(韩国独立记念馆)、金 Kyongtae(全南大学)、王 耀振(天津外国语大学)、孙 继强(蘇州大学)第4场(13:50-15:20) 主持人:彭 浩(大阪市立大学)、郑 淳一(高丽大学)【自由讨论】成员(国史对话项目参与者)市川智生(冲绳国际大学)、大川 真(中央大学)、佐藤雄基(立教大学)、平山 昇(神奈川大学)、浅野丰美(早稻田大学)、沈 哲基(延世大学)、南 基玄(韩国独立记念馆)、金 Kyongtae(全南大学)、王 耀振(天津外国语大学)、孙 继强(蘇州大学)【总结】宋 志勇(南开大学)、三谷 博(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闭幕致辞】赵 珖(高丽大学名誉教授) ※同声传译韩语⇔日语:李 惠利(韩国外国语大学)、安 暎姬(韩国外国语大学)日语⇔中文:丁 莉(北京大学)、宋 刚(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韩语:金 丹实(自由职业)、朴 贤(京都大学)  ※会议及资料详情,请参照以下链接。・会议概要
  • 敬邀參加  【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 會前國際學術會議】

    「後疫情時代的國際關係-從台灣看亞洲」 因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嚴峻,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AFC#6)延期至2022年8月於台北市舉行。為彌補此一遺憾,今年以線上方式舉辦會前國際會議。本會議備中翻英、中翻日之同步口譯,使用zoom webinar形式 (一般參加者無法操控鏡頭及麥克風)進行,歡迎上線聆聽。 日時: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以下為台灣時間10:00~10:10:開幕式10:10~11:00:主題演講11:00~12:00:座談會13:00~16:20:AFC優秀論文・台灣特別優秀論文頒獎典禮及發表16:20~16:30:閉幕式舉辦方式:線上(Zoom webinar)使用言語:中文・英語(主題講演與座談會皆備有中英・中日同步口譯) ◇報名方式:欲參加主題講演及座談會者,請點選以下連結,填寫報名資料。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7Kz66tJdTn2__57Pn5GUeQ 僅聆聽下午優秀論文發表者,不須事前報名。  ◇議程 【開幕式】(台灣時間10:00~10:10)開幕致詞:明石康(亞洲未來會議會長)司儀:林孟蓉(亞洲未來會議台灣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第1場:基調講演】(台灣時間10:10~11:00)「當防疫碰到政治:亞洲何去何從?」演講者:吳 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關係、政治學)[演講摘要]COVID-19是自從20世紀初西班牙流感以來世界所遭遇的最嚴重流行性疾病。將其加以控制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蓋「除非人人皆安全,否則即無安全可言」(No one is safe until everyone is safe),照理說應該會激發國際上的合作行為。然而自疫情於2020年初全球爆發以來,我們所看到的卻是對疾病源起的相互指責、「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疫苗外交」(vaccine diplomacy)等一系列的國際衝突行為。此種合作被衝突壓制的現象是與疫病爆發前的國際體系逐漸走向新冷戰息息相關的。此一新冷戰根源於國際間大國的權力轉移(power transition)與經濟危機所引致的右翼民粹主義(right-wing populism)興起。由於新冷戰的趨勢已經根深蒂固,因此即使如COVID-19這樣的共同危機也無法化解分歧、帶來合作,反而卻被吸納到衝突的漩渦當中。在這樣的局勢下,亞洲何去何從,格外令人省思。  【第2場:シンポジウム】(台灣時間11:00~12:00)「後疫情時代的國際關係-從台灣看亞洲」 主持人:徐 興慶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與談者:松田 康博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李 明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兼任教授)    Kevin Villanueva范 楷涵   (菲律賓大學全球政治與哲學研究所教授/中興大學農業政策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        徐 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主任)     吳 玉山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第3場:優秀論文発表】(台灣時間13:00~16:20)AFC優秀論文、台灣特別優秀論文頒獎典禮暨發表(Zoom分組發表形式) AFC#6A優秀論文(20篇)http://www.aisf.or.jp/AFC/2021/files/2021/06/AFC6A-Best-Paper.pdf台湾特別優秀論文(5篇)http://www.aisf.or.jp/AFC/2021/files/2021/06/AFC6A-Taiwan-Best-Paper.pdf 【閉幕式】閉幕致詞:今西 淳子(渥美國際交流財團/亞洲未來會議執行委員長)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2022年8月、台北)宣傳 ※第3場及閉幕式無須事先報名。当日12:30(台灣時間)以後,請點選以下連結,直接參加。https://us02web.zoom.us/j/84126398635?pwd=bFVIdlJVUTRCWWcxN3A5WnhzMUN1QT09 詳細議程可點選以下連結下載及閱覽。http://www.aisf.or.jp/AFC/2021/files/2021/07/C_AFC-Preconference_Program.pdf 英文版本頁面日文版本頁面 大會聯絡窗口:中國文化大學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ieahs@pccu.edu.tw當日需要進行技術支援請聯絡。第6屆亞洲未來會議事務局 afc@aisf.or.jp  
  • 第15屆 SGRA-V CAFE文化論壇 “從《鬼滅之刃》看日本動畫的文化軟實力”

    第15屆SGRA-V CAFE將於線上舉行,詳情如下。如果您想參加,請提前報名註冊。由於是以不需開啟鏡頭與麥克風的Zoom網路研討會方式舉行,歡迎以輕鬆的心情來共同參與。 主  題:從《鬼滅之刃》看日本動畫的文化軟實力日  期:2021年3月20日(週六)下午2點至3點30分(台北時間)舉辦方式: 線上舉行(Zoom網路會議)語  言: 附有中日、日韓同步口譯主  辦 方:渥美國際交流財團關口國際全球研究會(SGRA)報名參加方法:點擊這裡報名 諮詢聯繫:SGRA事務所(sgra@aisf.or.jp +81-(0)3-3943-7612)    ■ 主題 "從《鬼滅之刃》看日本動畫的文化軟實力" 去年長篇動畫《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的爆紅現像,再次加強了人們對於動畫在日本現代文化中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印象。另一方面,其實日本動畫在日本大眾文化當中長期受到忽視,其發展不能說是順利的。演講者津堅將解說日本動畫發展至今的歷史,從世界的角度審視其特徵的確立,分析迄今為止備受矚目的作品特徵,並闡述日本動畫作為今後代表日本大眾文化的力量所面臨的課題和展望。  ■ 會議流程 第一部分(14:00-14:30)主持人:陳龑(Chen Yan)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專任講師 演講 “從《鬼滅之刃》看日本動畫的文化軟實力”津堅信之(動畫研究專家、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電影學科講師) 第二部分(14:30-15:00)對話/訪談 津堅信之×陳 龑 第三部分(15:00-15:30)問答討論(現場回答與會者在Zoom網路會議Q&A功能中的提問)  日文版本頁面中文(簡體)版本頁面韓文版本頁面  
  • 第15回 SGRA-V CAFE文化论坛 “从《鬼灭之刃》看日本动画的文化力”

    如下所示,第15回 SGRA-V CAFE文化论坛 “从《鬼灭之刃》看日本动画的文化力”会议将于线上(Zoom网络会议)举行。想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请提前登录报名。Webinar网络会议不开启听众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欢迎大家自由参加。 主  题 :  “从《鬼灭之刃》看日本动画的文化力”日  期 : 2021年3月20日(周六)中国时间14:00~15:30举办方式 : 在线举办(Zoom网络会议)语  言 : 中日韩三国语言(附有中日、日韩同声传译)主 办 方 :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国际全球研究会(SGRA)咨询联系 : SGRA事务所 sgra@aisf.or.jp、+81-(0)3-3943-7612)报名参加方法 : 点击这里报名   ■演讲内容:“从《鬼灭之刃》看日本动画的文化力” 去年长篇动画《鬼灭之刃剧场版无限列车篇》的大热,再次加强了人们对动画在日本现代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印象。另一方面,其实日本动画在日本大众文化中长期不受关注,其发展不能说是顺利的。演讲者津坚将解说日本动画发展至今的历史,从世界的角度审视其特征的确立,分析迄今为止备受瞩目的作品特征,并阐述日本动画作为今后代表日本大众文化的力量所面临的课题和展望。  ■ 会议流程 环节一(14:00~14:30) 主持人:陈龑(Chen Yan)京都精华大学漫画学部专任讲师 演讲题目:从《鬼灭之刃》看日本动画的文化力演讲者:津坚信之(Tsugata Nobuyuki)动画研究专家、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学科讲师 环节二(14:30~15:00)对谈/采访津坚信之×陈龑 环节三(15:00~15:30)现场问答(会场+在线) 日语版请点韩语版请点中文(繁體)版请点  
  • 孙建军 ≪第14届SGRA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报告≫

     2020年11月1日下午,第14届SGRA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以在线Webinar的形式举办。近30名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民主楼(原为燕京大学教堂)参加论坛。 日本时间下午4点、北京时间下午3点,论坛准时开始。常务理事今西淳子女士首先致开幕辞,随后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所长高桥耕一郎先生致辞。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稻贺繁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古典与西欧绘画的理论性邂逅—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从近代前夜开始,时而宛如新型冠状病毒那样为人惧怕的西方文明开始影响东亚。绘画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中、西、日三者的往来和交错。稻贺教授通过展示精美的绘画作品,介绍了“气韵生动”、“感情移入”等美学概念以及亲历践行的时代画家。非常遗憾的是,因为电脑声音等问题,稻贺教授的声音时断时续。演讲之后,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塚本麿充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的王中忱教授(因公务当天未能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华鑫教授代读)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科林少阳教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视角进行了点评。 随后的问答环节因为电脑声音问题出现了一些中断,但是稻贺教授、同声传译以及渥美财团的工作人员奋力工作的场面,通过视频给所有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2020年是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开始的也并不为过。由于新冠,几乎放弃了举办中国论坛的念头。8月开始,中国论坛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从举办形式、日期、主题到演讲嘉宾、点评人,再到论坛海报,正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召开。为了帮助与会者的理解,稻贺先生事先发来了与演讲内容相关的很多论文,这也是此前论坛从未有过的,让人印象深刻。当天近300名参会人数也堪称中国论坛之最。在此,深表谢意。 正如再出色的美术品也会有瑕疵一样,由于声音故障,有与会者未能很好地享受演讲内容,我们诚恳接受本次教训。论坛的所有内容将以中日文合版的形式印刷成册于2021年春发行,同时发行PDF版。再次对当天的机器问题致以深深的歉意,论坛中未能听清的部分将在报告书中进行弥补。 当天的照片 问卷调查统计 日语版请点击这里 孙建军(SUN Jianjun)1990年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1993年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学位。2003年国际基督教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专著有《近代日语的起源—幕末明治初期创制的新汉语词汇》(早稻田大学出版部)。
  • 第 65 回 SGRA-V 会议 第5V 回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 《19世纪东亚传染病的流行和社会对策》会议邀请

      如下所示,第5V回日本・中国・韩国国史对话的可能性会议将于线上(Zoom Webinar)举行。想参加此次会议的人员,请提前登录报名。 Webinar网络会议不开启听众的摄像头和麦克风,请大家自由参加。   大会议题:19世纪东亚传染病的流行和社会对策 日 期: 2021年1月9 日(周六)下午1 点~4 点15分(北京时间) 方 法: 网络会议(Zoom Webinar) 语 言: 论坛配日中韩同声传译 主办方: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报名参加 联系我们:SGRA事务所(sgra@aisf.or.jp、+81-(0)3-3943-7612)       ■概要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自2016年开始共举办了4届“中日韩国史对话的可能性”的圆桌会议,此次是首次尝试举办为期半日的网络会议。届时三个国家的历史研究者们将在会议上发表有关近代史中传染病的研究,并共同讨论东亚地区交流史的可能性。 为促进对话顺利进行,会议安排了中日、日韩、中韩语言的同声传译。会议举办后,我们会编辑演讲集(SGRA报告),并通过电子杂志的方式广向社会推送与会者的文章。     ■大会议题:“19世纪东亚传染病的流行和社会对策”   在东亚地区持续的交流史中,探讨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中日韩三国造成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应对对策。传染病不是单个国家的问题,它经由国与国之间频繁往来的商人和使节等人群扩散开来,对许多人造成了危害。为减少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伤害度,各国都摸索了许多应对方法。为此,各国间共享了治疗传染病的医学知识,并制定了防疫相关的管制规则等。通过了解各国如何认识传染病问题,准备了何种应对措施,进而思考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其界限。     ■会议流程   第1场(13 :00-14:40)  负责人: 村 和明(东京大学)   【欢迎致辞】 今西 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 【开幕致辞】 赵 珖(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发  表】 韩国: 朴 汉珉(东北亚历史财团)   「开港期朝鲜的霍乱流行与开港场检疫问题」 日本: 市川 智生(冲绳国际大学)「19世纪后半叶日本的传染病对策和通商港口」 中国: 余 新忠(南开大学)   「中国卫生防疫的近代演变与性格」   【指定讨论】 韩国: 金 贤善(明知大学) 日本: 盐出 浩之(京都大学) 中国: 秦 方(首都师范大学)     第2场(14:45-16:15)  负责人: 南 基正(首尔大学)   【论点整理】 刘 杰(早稻田大学)   【自由讨论】 成员(国史对话项目参与者) 韩国: 李 命美(庆尚大学)、金 甫桄(嘉泉大学)、许 泰玖(天主教大学) 崔 妵姬(德成女子大学)、韩 承勋(韩国艺术综合学校) 韩 成敏(大田大学)、金 Kyong tae(全南大学)、郑 淳一(高麗大学) 日本: 向 正树(同志社大学)、四日市 康博(立教大学) 八百 启介(北九州市立大学)、大川 真(中央大学) 大久保 健晴(庆应义塾大学)、青山 治世(亚细亚大学) 平山 升(神奈川大学) 中国:郑 洁西(宁波大学)、孙 卫国(南开大学)、孙 青(复旦大学) 彭 浩(大阪市立大学)、李 恩民(樱美林大学)   客座嘉宾: 明 石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杨 彪(华东师范大学) 王 文隆(南开大学)、段 瑞聪(庆应义塾大学)   列席代表:葛 兆光(复旦大学)、祁 美琴(中国人民大学) 【总  结】 宋 志勇(南开大学) 【闭幕致辞】 三谷 博(迹见学园女子大学) ※同声传译 韩文⇔日文:李 惠利(韩国外国语大学)、安 暎姬(韩国外国语大学) 日文⇔中文:丁 莉(北京大学)、宋 刚(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文⇔韩文:金 丹实(自由职业)、朴 贤(京都大学)     ※会议及资料详情,请参照以下链接。 ・会议概要 ・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