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RA中国论坛

  • 欢迎参加第17届SGRA中国论坛“东南亚近代〈美术〉的诞生”

    SGRA 中国论坛将以下述方式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如果您希望现场或在线参会,请提前注册。   题目:“东南亚近代〈美术〉的诞生” 时间:  2023年11月25日(周六)北京时间下午3点~5点(东京时间下午4点~6点) 会场: 线下(渥美财团大厅、北京大学会场)与线上(Zoom Webinar)同步举行 ※渥美财团大厅:https://www.aisf.or.jp/jp/map.php ※北京大学会场:仅限北京大学人员 语言:论坛配日中同声传译   共同主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后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赞助:鹿岛建设(中国)有限公司   ※参会报名 (不论选择何种参加方式,都会发送线上参会链接。选择线下参会的各位请于当日前往会场。) 咨询:SGRA事务局([email protected] +81-(0)3-3943-7612)   ■ 论坛主旨 本次论坛把目光扩展到东南亚,演讲人是日本东南亚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後小路雅弘先生(北九州市立美术馆馆长)。目前,东南亚的近代美术及其复杂的情况,尚未引起东北亚地区的广泛关注。本次论坛希望通过介绍东南亚早期的近代美术运动,来思考该地区与东北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情况。   ■ 论坛内容 【大会主持】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SGRA) 【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SGRA) 【致辞】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演讲】後小路雅弘(北九州市立美术馆馆长) 《东南亚近代〈美术〉的诞生》   【指定讨论】 讨论者: 熊 燃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堀川理沙(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自由讨论】 主持人:林 少阳(澳门大学历史学系/SGRA/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闭幕致辞】赵 京华(清华东亚文化讲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〇同声传译(日语⇔汉语):丁 莉(北京大学)、宋 刚(北京外国语大学/SGRA)   ■ 演讲要旨 东南亚的近代美术约略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此时,东南亚的大部分地区已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的近代美术运动虽未产生联动效应,但处于同一个国际背景之中,那就是19世纪末以来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自决意识的逐渐高涨。   在菲律宾,以留美归国的埃达德斯(Victorio Edades,1895-1985)为中心组成了“13现代人(Thirteen Moderns)”画家联盟,推动了菲律宾近代美术的诞生。在荷兰占领的东印度群岛,倡导这一运动的主力军是画家苏佐佐诺(S.Sudjojono,1913-1985)和印度尼西亚画家协会“普鲁萨吉”(PERSAGI, Persatuan Ahli-Ahli Gambar Indonesia的缩写)。在新加坡,留法归国者则组成了华人美术研究会。该组织与以华侨教育为目标的南洋美术专科学校一同推动了当地的近代美术运动。在非殖民地的泰国,聘请的意大利雕塑家费罗奇(Corrado Feroci, 1892-1962)创立了国立美术学校;而在法属印度支那,法国画家塔尔杜(Victor Tardieu, 1870-1937)也创立了美术学校并致力于美术教育。两所学校初期的毕业生成为了各自近代美术诞生的主要推动者。   20世纪40年代,东南亚各地近代美术运动的萌芽因日本军队的侵攻和占领而中断,其美术近代化的完全实现要等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实现民族独立之后。   这些东南亚早期近代美术运动的先驱者所追求的理想是什么,他们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在20世纪的上半叶,在充满巨变的亚洲近代史的洪流中,这些先驱者在与什么进行抗争,他们的思想是什么?此次演讲将关注各国的共性和差异,解读上述问题。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汉语版 日语版
  • SGRA 报告 No. 102 “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 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SGRA 报告 No. 102(中文版 摘抄)     第16 届SGRA 中国论坛 “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 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2023年6月14日发行   〈论坛主旨〉 2021年的论坛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以『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 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出版)以及《走向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年)等专著为线索进行了题为《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的演讲。作为续篇,本次论坛将对上次提出的空间理论、时间理论、性别理论中的理论转向的具体出现进行思考,并探讨其对生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以及其如何与我们现在的时空感觉、身体感受性、伦理规范等相通的问题。   〈目录〉 【致辞】 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演讲】 “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 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评论1】 今天阅读山室信一先生的意义 陈 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评论2】 对山室教授演讲的一点感想 高 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回应】 听取评论后的感想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自由讨论】 主持: 林 少阳(澳门大学历史系/ SGRA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讨论: 陈 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高 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闭幕致辞】 刘 晓峰(清华东亚文化讲座/清华大学历史系) 演讲者简介 代后记
  • 欢迎参加第16届SGRA中国论坛“‘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SGRA中国论坛将通过在线(Zoom)形式进行。参会者无需打开摄像头和话筒即可参加本次在线论坛,欢迎踊跃报名。参会需事先网上注册。   题目:“‘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时间:  2022年11月19日(周六)北京时间下午3点~5点(东京时间下午4点~6点) 形式:  Zoom Webinar | 日中同声传译   共同主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后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赞助:鹿岛建设(中国)有限公司   ※参会报名 咨询:SGRA事务局([email protected] +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 去年的论坛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以『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 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出版)以及《走向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年)等专著为线索进行了题为《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的演讲。作为续篇,本次论坛将对上次提出的空间理论、时间理论、性别理论中的理论转向的具体出现进行思考,并探讨其对生活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以及其是如何与我们现在的时空感觉、身体感受性、伦理规范等相通的等问题。   ■论坛内容 【大会主持】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SGRA) 【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SGRA) 【致辞】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演讲】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现代”之冲击与百年亚洲:异中有同、嬗变而流转之全球化》 【讨论】 主持:林 少阳(澳门大学历史系/SGRA/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讨论: 陈 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高 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闭幕致辞】刘 晓峰(清华东亚文化讲座/清华大学历史系) 〇同声传译(日语⇔汉语):丁莉(北京大学)、宋刚(北京外国语大学/SGRA)   ■主讲人寄语 本演讲作为上次论坛的续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近代与现代两个‘Modern’”在亚洲这个空间中带来何种冲击,以及其产生了什么样的时间理论转向与性别理论转向等问题进行思考。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对于现在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一般常识,在当时并非被当做理所当然而被自然接纳,它们通常伴随着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装扮、感受性、伦理规范等多重剧变,对此需予以关注。   与此同时,在应对欧美的过程中中国、韩国、日本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对抗与启发所引发的平准化、类同化和固有化的有趣现象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此现象的出现本身也可以说是能对亚洲这一时间与空间抱持共同归属感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这种“现代”的冲击中,男女性/别差异问题可以视作是现在的我们所直面的一个思想课题。在我视作“摩登语的世界”的一百年前的时间与空间中,给我带来最大冲击的便是与如何看待性/别差异与性爱、性美等相关的问题的勃发,是将之融入生活世界,还是将之视作异常或风俗败坏等而进行排斥,出现了立场完全相反的应对。但与此同时,在近代被否定的异性装扮却作为广受欢迎的新风格而成为了现代的标志。   在此出现了现代与反现代、先锋派与原始主义等完全相反的前沿共存的状况。这种混沌交融的气象是由照片、电影、唱片等当时普及开来的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所带来的。这些新媒体通过蒙太奇、快速拍摄、透视等手法将空间理论转向与时间理论转向进行接合,从这一人类史的视角来看,它们开创了划时代的新局面。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态变化之后,我们的时间感与空间感以及对性/别差异的感知都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   通过对如此产生的变化是否以及如何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世界存在关联的相关讨论,我想在一百年的时间跨度内探讨对于亚洲而言“现代”、全球化以及美国主义究竟为何这个问题。   最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希望可以重新思考“思词学”这一视角所持有的意义,还请各位畅所欲言,不吝批评指正。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 汉语版 日语版
  • SGRA 报告 No. 98 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 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 ――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

    SGRA 报告 No. 98(中文版 摘抄)   第15 届SGRA 中国论坛 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 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 ――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 2022年6月9日发行     〈论坛主旨〉 本演讲以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的『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 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计划于近期出版) 以及《走向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 年)等专著为线索, 探讨如何从概念词与日常用语的视角入手讨论“亚洲这一空间是如何通过翻译・留学等被构建起来”, 以及彼时, 空间中的“现代(Modern) 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 等词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目录〉 【开幕致辞】 介绍―开幕致辞― 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 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 【演讲】 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 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 ――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 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评论与回应】 [评论1]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评论2] 刘 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 [评论3] 赵 京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评论4] 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科) 【提问与回答】 提问:论坛与会者/回答:山室信一 【闭幕致辞】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演讲者简介 代后记 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
  • 孙建军 “第15届SGRA中国论坛报告”

    11月20日日本时间16时、北京时间15时,第15届SGRA中国论坛于线上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和现代”。主讲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山室信一先生是亚洲思想史研究界的著名学者,担任评议人的是鼎鼎有名的清华大学王中忱教授和刘晓峰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赵京华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学林少阳教授,超过600名学者师生参加了这场云端学术盛宴,参加人数创下了SGRA中国论坛之最。   与去年一样,北京大学设置了一个较小的分会场,近20名在校生参会。透过屏幕,京都主会场宛如专业播音室一般。论坛在精心安排当中开始。按照惯例,主办方常务理事今西淳子女士首先致辞,今西常务理事分享了SGRA与山室教授的学术因缘以及本次论坛主题的确定过程。随后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野田昭彦主任致辞,野田主任结合东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季奥运会,谈到了“体育”这一概念,强调了人们顺应新冠疫情带来的各方面变化,共同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山室教授的演讲分为四个部分。演讲开始,山室教授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即“‘亚洲’一词到底指的是哪一地理范围?”,“所谓‘摩登’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区分吗?” 通过提问,引导大家对既往耳熟能详的词语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认识、自我认同等重要概念进行反思。随后,山室教授逐步展开,分别阐述了“为什么亚洲和摩登会成为问题?”、“作为思想课题的亚洲——空间论的转向”、“作为思想课题的摩登——时间论的转向与性别论的转向”等话题。演讲的具体内容请读者一定阅读中国论坛的报告书。当山室教授正要进入“性别论”的部分时,受时间所限,只好匆匆结束演讲。值得庆幸的是,明年的SGRA中国论坛将继续邀请山室教授主讲,大家将能够接着聆听性别论和最后部分“理论转向的三角锥与思词学”。   评议环节中,王中忱教授高度称赞了山室教授通过将亚洲视为“知的回廊”来解释亚洲近代的自发性和原动力的观点,并对“思词学”寄予了期待。刘晓峰教授赞同进一步挖掘关键词“亚洲”和“摩登”的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性,指出“近代即为亚洲进行命名和定义的历史”。赵京华教授表示对山室教授以亚洲空间论和语言分析为对象的思想史研究的新路径感受颇深,认为“思词学”比“思想连锁”更有新的意义。林少阳教授高度评价山室教授是“一位凝视亚洲的学者和知识人”,山室教授通过史料缜密而系统的阅读,直接进入这一错综复杂而又常常充满暴力的近代空间,这种研究方法与坚持“作为方法的亚洲”的研究者截然不同。林少阳教授指出,山室教授认为“亚洲”是历史的,因此毫不回避战争这一重大问题及历史中的暴力问题。且亚洲不是封闭的,而是在全球的关系性中的。在此意义上,山室教授的研究具有能解读亚洲未来的重要性。   “知的回廊”“思想连锁”“思想断锁”“竞争共存”“理论转向的三角锥”……山室教授带来的头脑风暴将会持续到明年。而对北京大学日语系学生来说,还有一件幸福的事情。论坛之前,日语系学生举办了一场山室教授的新书《通往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看日本的近现代》读书会,有4名学生撰写了读后感。山室教授给他们一一回信,不仅交流了学术,还给学生们写下了许多鼓励的话语,这些话语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令人难忘。   当天的照片 问卷调查结果     <孙建军SUN Jianjun> 1990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1993年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国际基督教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语言大学讲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长聘副教授。专攻近代日中词汇交流史。著作有《近代日语的起源―幕末明治初期创制的新汉语词汇》(早稻田大学出版部)。
  • 欢迎参加第15届SGRA中国论坛“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

    SGRA中国论坛将通过在线(Zoom)形式进行。参会者无需打开摄像头和话筒即可参加本次在线论坛,欢迎踊跃报名。参会需事先网上注册。 题目:“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时间:  2021年11月20日(周六)北京时间下午3点~4点30分(京都时间下午4点~5点30分)形式:  Zoom Webinar | 日中同声传译 共同主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   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后援: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参会报名(请通过以下网址进行注册)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oefAUZ69QMaxwXm1GvLrjw 咨询:SGRA事务局([email protected] +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本演讲将以山室信一老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的『アジアの思想史脈―空間思想学の試み』(人文書院,2017年。徐静波译《亚洲的思想史脉——空间思想学的尝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计划于近期出版)以及《走进摩登语的世界——通过流行语探索近现代》(岩波新书,2021年)等专著为线索,探讨如何从概念词与日常用语的视角入手讨论“亚洲这一空间是如何通过翻译∙留学等被构建起来”彼时,空间中的“现代(Modern)与全球化(Globalization)等词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了怎样的变化”等问题。 ■论坛内容【大会主持】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致辞】野田昭彦(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演讲】山室信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亚细亚(ASIA)如何被构建,摩登(MODERN)造就怎样的变化?                       -空间亚洲的形成与生活世界的近代∙现代-》【评论】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刘 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  赵 京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科)【闭幕致辞】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东亚文化讲座) ■主讲人寄语本演讲首先从翻译以及留学等思想连接的角度出发,探讨欧洲人带来的空间概念“亚洲”如何被当地居民塑造成为他们自我认同的对象及这种认识产生的意义。其中,如何关联起本土的(Local)、国家的(National)、地域的(Regional)、全球的(Global)这四种空间层次与思想存在样态,尤为重要。 其次,在被构建出的“亚洲”这一空间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我将从近代与现代这两个“Modern”入手开展讨论。其中,我将以与摩登女郎(Modern Girl)发型以及服装的长短变化相关的“毛断嬢”与“裳短嬢”等字形表达为例,说明摩登语如何具像化;如何通过照片、绘画以及漫画等手段视觉化,都是问题的关键。 通过讨论上述问题,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对于亚洲而言现代(Modern)、全球化(Globalization)以及美国主义(Americanism)意味着什么。在这部分讨论中,我希望各位能突破思想以及研究领域的局限,重新思考更广泛意义中的社会生活理想样貌,并一起讨论这种生活方式(way of life)。我相信,其中一定包含各位对于新冠疫情中的亚洲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期待。 本次演讲将结合空间、社会生活与语言(概念和流行语)这三个维度,在思考如何将这三点结合起来、探索方法论的过程中,我提出了“思想连锁”与“思词学”的研究视角。今天演讲中也将提及我的探索路径,还请各位畅所欲言,不吝批评指正。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链接:汉语版日语版 
  • SGRA 报告 No. 93 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

     SGRA 报告 No. 93(中文版 摘抄) 第14 届SGRA 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2021年6月18日发行 〈论坛主旨〉江户时代晚期以降,西方的各种理论传入日本,此前一直以中国美术为范式的绘画方面也在吸收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东方绘画传统和理念也影响了西方画家,这种相互影响在日本和中国又发生了重新评价的现象。本届论坛旨在厘清这些复杂的影响关系,将日本近代美术史置于东西方思想交汇的场域中进行重新把握,探讨东亚多种文化的影响关系。  〈目录〉【开幕致辞】 介绍―开幕致辞― 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高桥耕一郎(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演讲】 中国古典与西欧绘画的理论性邂逅—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 稻贺繁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以上职务均于2021 年3 月末退休离任,现为名誉教授。现为京都精华大学教授。 【评论】刘 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 塚本麿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高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代读 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 【自由讨论】 讨论嘉宾与参会人员一起回答提问  演讲者简历  代后记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
  • SGRA 报告 No. 92 作为国际日本学的动漫研究 ――Media Mix(媒体组合)与角色共享的历史展开

     SGRA 报告 No. 92(中文版 摘抄) 第13 届SGRA 中国论坛作为国际日本学的动漫研究――Media Mix(媒体组合)与角色共享的历史展开2021年6月18日发行 〈论坛主旨〉“Media Mix(媒体组合)”——由企业主导,多位作家基于相同的角色与世界观(故事背景),同时创作出多样化的不同作品,此后爱好者们亦通过二次创作或 Cosplay(角色扮演)等形式创造性参与其中。这一手法被公认为日本以动画为中心的内容产业的典型特征。自 Marc Steinberg 出版《Anime's media mix: Franchising toys and characters in Japan》(2012)以来,媒体组合成为动画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备受瞩目。然而,Steinberg 的著述中尚未论及媒体组合的东亚起源,本届论坛将邀请中日两国专家就此进行探讨。  〈目录〉【开幕致辞1】董 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开幕致辞2】徐 滔(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 【演讲1】 “翼赞一家”与媒体组合的日本法西斯主义起源 大冢 英志(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演讲2】 《西游记》在日本的动画“重绘”与角色变异 秦 刚(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综合讨论】 媒体组合与角色共享的历史展开 主 持 颜 淑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讨 论 古市 雅子(北京大学漫画图书馆馆长、副教授)        陈 䶮(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演讲者简介 后记 陈 䶮(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
  • 孙建军 ≪第14届SGRA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报告≫

     2020年11月1日下午,第14届SGRA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以在线Webinar的形式举办。近30名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民主楼(原为燕京大学教堂)参加论坛。 日本时间下午4点、北京时间下午3点,论坛准时开始。常务理事今西淳子女士首先致开幕辞,随后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所长高桥耕一郎先生致辞。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稻贺繁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中国古典与西欧绘画的理论性邂逅—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从近代前夜开始,时而宛如新型冠状病毒那样为人惧怕的西方文明开始影响东亚。绘画领域也出现了明显的中、西、日三者的往来和交错。稻贺教授通过展示精美的绘画作品,介绍了“气韵生动”、“感情移入”等美学概念以及亲历践行的时代画家。非常遗憾的是,因为电脑声音等问题,稻贺教授的声音时断时续。演讲之后,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刘晓峰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塚本麿充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的王中忱教授(因公务当天未能出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华鑫教授代读)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科林少阳教授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视角进行了点评。 随后的问答环节因为电脑声音问题出现了一些中断,但是稻贺教授、同声传译以及渥美财团的工作人员奋力工作的场面,通过视频给所有参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2020年是从对新冠病毒的恐惧开始的也并不为过。由于新冠,几乎放弃了举办中国论坛的念头。8月开始,中国论坛的准备工作迅速展开。从举办形式、日期、主题到演讲嘉宾、点评人,再到论坛海报,正是得到了许多人的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召开。为了帮助与会者的理解,稻贺先生事先发来了与演讲内容相关的很多论文,这也是此前论坛从未有过的,让人印象深刻。当天近300名参会人数也堪称中国论坛之最。在此,深表谢意。 正如再出色的美术品也会有瑕疵一样,由于声音故障,有与会者未能很好地享受演讲内容,我们诚恳接受本次教训。论坛的所有内容将以中日文合版的形式印刷成册于2021年春发行,同时发行PDF版。再次对当天的机器问题致以深深的歉意,论坛中未能听清的部分将在报告书中进行弥补。 当天的照片 问卷调查统计 日语版请点击这里 孙建军(SUN Jianjun)1990年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1993年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硕士学位。2003年国际基督教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专著有《近代日语的起源—幕末明治初期创制的新汉语词汇》(早稻田大学出版部)。
  • 欢迎参加第14届SGRA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

    SGRA中国论坛将通过在线(Zoom)形式进行。参会者无需打开摄像头和话筒即可参加本次在线论坛,欢迎踊跃报名。参会需事先网上注册。 题  目:“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时  间:  2020年11月1日(周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4点30分 / 日本时间下午4点-5点30分形  式:  Zoom Webinar 主  办: 渥美国际交流财团关口全球研究会(SGRA)协  办: 清华东亚文化讲座、北京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后  援: 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参会报名咨询:SGRA事务局([email protected] +81-(0)3-3943-7612)  ■论坛主旨江户时代晚期以降,西方的各种理论传入日本,此前一直以中国美术为范式的绘画方面也在吸收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东方绘画传统和理念也影响了西方画家,这种相互影响在日本和中国又发生了重新评价的现象。本届论坛旨在厘清这些复杂的影响关系,将日本近代美术史置于东西方思想交汇的场域中进行重新把握,探讨东亚多种文化的影响关系。配有中日同声传译。 ■论坛内容主  持:孙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开幕致辞: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 【嘉  宾】稻贺繁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古典与西欧绘画的理论性邂逅—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 【评 论】刘 晓峰(清华大学歴史系)塚本麿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高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代读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歴史学科) 【自由讨论】闭幕致辞:刘 晓峰(清华大学歴史系) ※论坛的详细内容请参考以下网址:日语汉语 ■演讲概要本演讲探讨从渡边华山到桥本关雪的日本画家如何看待中国美术理论与西方理论的对峙。特别是从詹姆斯·惠斯勒到阿瑟·卫斯礼·道等谱系中梳理“气韵生动”这一概念如何影响西方美学理论,同时综览这种影响如何因大正时期表现主义的盛行得以在日本受到重新评价并实现与“感情移入”美学的融合,最后又通过丰子恺等人传播到了中国近代美术。通过以上文脉,阐明依照中国美学评价保罗·塞尚的风潮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与之呼应一般,石涛因为将这种现象混同为西欧基督教神秘主义从而在东方研究者中间得到高度评价的缘由和经过。 ※本人非常期待本次演讲能引发踊跃讨论,在此事先介绍以下部分演讲内容相关的论文。 ◆与冈仓天心相关:稻贺繁美“冈仓天心与五浦―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特刊号的余白―”(日语)稻贺繁美“冈仓天心与印度―跨境的近代国民意识与泛亚意识形态的归趋”(日语)◆桥本关雪的周边:稻贺繁美“表现主义与气韵生动―义和团事件到大正末年之间桥本关雪的轨迹与京都支那学的周边―”(日语)◆近代南画复兴与日中交流:稻贺繁美著 王振平译“论丰子恺《中国美术在现代艺术上的胜利》与日译作品在接受西方思想时的媒介作用”(汉语)◆在圣地亚哥中日美术交流会议上的报告:稻贺繁美“日本美术与中国美术之<间>(上)出席石桥财团国际研讨会(2018年11月2-4日)”(日语)稻贺繁美“日本美术与中国美术之<间>(下)出席石桥财团国际研讨会(2018年11月2-4日)”(日语)  [嘉宾简历]稻贺繁美(Inaga Shigemi)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1988年東京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科学研究科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方向博士课程学分修满退学、1988年巴黎第七大学(新课程) 修完博士课程。博士(文学)。历任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助教、三重大学人文学部副教授后,1997年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2004年起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专业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文化交流史。主要专著有《绘画的临界:近代东亚美术史的桎梏与命运》(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14年1月)、《绘画的东方: 从东方主义到日本主义》(名古屋大学出版会、480页、1999年)、《绘画的黄昏:爱德华·马奈殁后的斗争》(名古屋大学出版会、467页、1997年)。合著有(编著)《东洋意识:梦想与现实之间 1894-1953》(弥涅耳瓦书房<ミネルヴァ書房>、京都、2012年4月20日)、The 38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Questioning Oriental Aesthetics and Thinking: Conflicting Visions of “Asia” under the Colonial Empir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Symposium Proceedings38,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Kyoto, 31 March 2011(《如何认识东方美学与思维:殖民帝国统治下的亚洲观冲突—国际研讨会 第38集—》国际研究集会报告38、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京都、2011年3月31日)、(编著) 《面向跨文化理解的伦理》(名古屋大学出版会、名古屋、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