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GRA 报告 No. 94 中文版 日语版 韩语版
第 65 届SGRA论坛演讲记录
第五次 日本・中国・韩国 国史对话的可能性
《19世纪东亚传染病的流行和社会对策》
2021年12月 15日发行
〈论坛主旨〉
在东亚地区持续的交流史中,探讨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对中日韩三国造成的影响以及社会的应对对策。传染病不是单个国家的问题,它经由国与国之间频繁往来的商人和使节等人群扩散开来,对许多人造成了危害。为减少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伤害度,各国都摸索了许多应对方法。为此,各国间共享了治疗传染病的医学知识,并制定了防疫相关的管制规则等。通过了解各国如何认识传染病问题,准备了何种应对措施,进而思考各国的相互合作及其界限。
〈目录〉
第1场 [主持人 :村 和明(东京大学)]
【欢迎致辞】 引言
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
【开幕致辞】 第5届 圆桌会议致辞
赵 珖(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
【报告论文1】 开港期朝鲜的霍乱流行与开港场检疫问题
朴 汉珉(东北亚历史财团)
【报告论文2】 19世纪后半叶日本的传染病对策与开港场
市川智生(冲绳国际大学)
【报告论文3】 中国卫生防疫的近代演变与性格
余 新忠(南开大学)
【指定讨论】
[指定讨论1]报告点评 金 贤善(明知大学)
[指定讨论2]报告点评 盐出浩之(京都大学)
[指定讨论3]报告点评 秦 方(首都师范大学)
第2场 [主持人 :南 基正(首尔大学)]
自由讨论
论点整理 :刘 杰(早稻田大学)
自由讨论 :小组成员(国史对话项目参与者)
总 结 :宋 志勇(南开大学)
评 论 :明石 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闭幕致辞 :三谷 博(迹见学园女子大学)
预交评论
代后记
金 𡇇泰、金 贤善、平山 升
作者简介
参加者名单
-
SGRA 报告 No. 93(中文版 摘抄) 第14 届SGRA 中国论坛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2021年6月18日发行 〈论坛主旨〉江户时代晚期以降,西方的各种理论传入日本,此前一直以中国美术为范式的绘画方面也在吸收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西方理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东方绘画传统和理念也影响了西方画家,这种相互影响在日本和中国又发生了重新评价的现象。本届论坛旨在厘清这些复杂的影响关系,将日本近代美术史置于东西方思想交汇的场域中进行重新把握,探讨东亚多种文化的影响关系。 〈目录〉【开幕致辞】 介绍―开幕致辞― 今西淳子(渥美国际交流财团)高桥耕一郎(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演讲】 中国古典与西欧绘画的理论性邂逅—重新探讨作为东西思想接触圈的日本近代美术史 稻贺繁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以上职务均于2021 年3 月末退休离任,现为名誉教授。现为京都精华大学教授。 【评论】刘 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 塚本麿充(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王 中忱(清华大学中文系)/ 高华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代读 林 少阳(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 【自由讨论】 讨论嘉宾与参会人员一起回答提问 演讲者简历 代后记孙 建军(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
-
SGRA 报告 No. 92(中文版 摘抄) 第13 届SGRA 中国论坛作为国际日本学的动漫研究――Media Mix(媒体组合)与角色共享的历史展开2021年6月18日发行 〈论坛主旨〉“Media Mix(媒体组合)”——由企业主导,多位作家基于相同的角色与世界观(故事背景),同时创作出多样化的不同作品,此后爱好者们亦通过二次创作或 Cosplay(角色扮演)等形式创造性参与其中。这一手法被公认为日本以动画为中心的内容产业的典型特征。自 Marc Steinberg 出版《Anime's media mix: Franchising toys and characters in Japan》(2012)以来,媒体组合成为动画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备受瞩目。然而,Steinberg 的著述中尚未论及媒体组合的东亚起源,本届论坛将邀请中日两国专家就此进行探讨。 〈目录〉【开幕致辞1】董 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开幕致辞2】徐 滔(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 【演讲1】 “翼赞一家”与媒体组合的日本法西斯主义起源 大冢 英志(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演讲2】 《西游记》在日本的动画“重绘”与角色变异 秦 刚(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教授)【综合讨论】 媒体组合与角色共享的历史展开 主 持 颜 淑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讨 论 古市 雅子(北京大学漫画图书馆馆长、副教授) 陈 䶮(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演讲者简介 后记 陈 䶮(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课程)
-
SGRA 报告 No. 90 中文版 日语版 韩语版 第 63 届SGRA论坛演讲记录第四次 日本・中国・韩国 国史对话的可能性“东亚”的诞生―19世纪国际秩序的转换―2021年 2月 11日发行 〈论坛主旨〉在十九世纪以前,东亚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它们各自分别与外国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是,当西方将国际化的运动推进到北太平洋的时候,中、日、韩的关系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通信方面,都变得紧密起来,其中将“东亚”看作是一个整体区域的想象力应运而生。这次会议的主旨就是以东亚国际秩序的这种变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各国国内秩序的变化为主题,展开一场国际性的对话。当西方国家抱着对商业的极度关心,并以新的交通、通信和军事技术再次出现在东亚这一地区时,中国、日本、朝鲜是如何认识西方世界的?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此如何融合交错?不管是哪个国家,它们在抵触的同时,也萌生了对新学的憧憬,于是,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传统的重建,这两种尝试同时进行。如在日本,当洋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轴时,将天皇置于秩序的核心、家族中儒家的男子优越观念,也成为一般现象。对于西方的这种抵触和憧憬,各个国家融合交错的方式不同,从而也产生了至今为止不同的文化。西方的到来,促使各国奋起自卫,其结果是使各个国家演变为“国民国家”。尽管这种演变有早与晚的区别,但却使彼此之间的国境日益明确,也诞生了促使内部团结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西方带来的海运网,也促使人们走向国境之外。除走向东南亚之外,大量的中国劳工还涌向美洲大陆。以前几乎无人出国的日本,也开始有移民飘洋过海。在朝鲜,移民虽然不多,但却出现了外国留学生和政治亡命之士,并最终对国家的未来给予了很大的影响。民族主义的形成以及跨越国境的移民、留学、亡命等的相互交错,使历来的东亚的秩序在国际关系和国内秩序两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预示着二十世纪大变动的来临。本次会议将以上述一系列问题为课题,分三个分科会,对各国国家的情况加以比较、讨论,从而从总体上把握十九世纪东亚地区所发生的大转折。 〈目录〉第一场 开幕[主持人 :刘 杰(早稻田大学)]【开幕致辞】 第4届 韩国、日本、中国国史对话可能性圆桌会议致辞 赵 珖(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欢迎辞】 19世纪的菲律宾 —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为中心— Maquito Ferdinand(菲律宾大学洛斯巴诺斯校)【主题演讲】 “亚洲”的发明 —区域在19世纪的产生— 三谷 博(迹见学园女子大学)【评议】 《“亚洲”的发明 —区域在19世纪的产生—》读后感1 宋 志勇(南开大学)【评议】 《“亚洲”的发明 —区域在19世纪的产生—》读后感2 朴 汉珉(东国大学)第二场 对西方的认识[主持人 :刘 杰(早稻田大学)]【发表论文1】 19世纪东亚的国际秩序和对“万国公法”的接受吸收—论其在日本的情况 大久保健晴(庆应义塾大学)【发表论文2】 19世纪后期东亚三国克服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以1880年代初朝鲜的门户开放政策为中心— 韩 承勋(高丽大学)【发表论文3】 魔灯镜影—18-20 世纪中国早期幻灯的放映、制作与传播— 孙 青(复旦大学)【答疑讨论】 对第二场发表论文的评论及讨论 第三场 对传统的挑战和创造[主持人 :村 和明(东京大学 )]【发表论文4】 18、19世纪的女性天皇和母系天皇论 大川 真(中央大学)【发表论文5】 日本民法的形成及其在殖民地朝鲜的实施—以制令第七号《朝鲜民事令》为中心— 南 基玄(成均馆大学)【发表论文6】 传统与创制—19世纪后期中国的洋务运动— 郭 卫东(北京大学)【答疑讨论】 对第三场发表论文的评论及讨论 第四场 跨越国界的人的流动[主持人 :彭 浩(大阪市立大学 )]【发表论文7】 东亚公共领域的诞生—19 世纪后半东亚的英文报刊、中文报刊和日文报刊— 盐出浩之(京都大学)【发表论文8】 日本社会对金玉均流亡的认识与应对 韩 成敏(大田大学)【发表论文9】 近代中国女性的游移经验与妇女“解放”框架的再思考 秦 方(首都师范大学)【答疑讨论】 对第四场发表论文的评论及讨论 第五场 综合讨论[主持人 :李 恩民(樱美林大学)] 受邀讨论人 :青山 治世(亚细亚大学)、平山 升(九州产业大学)、朴 汉珉(东国大学)、孙 卫国(南开大学)第六场 自由讨论[主持人 :南 基正(首尔大学 )] 总评 :三谷 博(迹见学园女子大学)后记明石 康 /金 泰 /大川 真 /南 基玄 /郭 卫东 /朴 汉珉作者简介与会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