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RA报告(中文)

金 𡇇泰 ≪第六届国史对话报告≫

(原文为韩语,翻译:洪 龙日)

 

第六届国史对话会议再次召开。这是该会议继今年1月之后,时隔7个月再次举行。彼此靠近的友谊不会轻易疏远,但如果经常见面,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则会越来越高,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本次会议上,大家再次见到熟悉的面孔,热情地问候了彼此。

 

本届会议制定了一个共同主题,由一名报告人提出问题后,以众人共同讨论的方式展开。主题是大家都可以谈论的“人的移动”,这是一个值得学术界和公众激烈讨论的热点话题。

 

网上会议于北京时间9月11日上午9点启动。为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事务局和翻译人员做出了巨大努力。因此,首先向他们表示感谢。9点整,“对话”在李恩民老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村和明老师回顾并介绍了即将迎来第六次召开的国史对话的历程与宗旨。考虑到往届因讨论时间不足,每次都会留下遗憾的经验,所以本次会议选择以讨论为重点的方式进行。只不过令人担忧的是,本次实验性的尝试能否成功要取决于大家。好在从结果上来看,实验取得了成功。

 

 

 

问题由盐出浩之老师提出,标题为“从人的移动看近代日本:国境·国籍·民族”。长期以来历史研究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影响,虽然有很多人试图摆脱这个框架,但很难成为主流,现如今需要包容多种视角的方法论。盐出浩之老师从不同角度展现的事例,让我对此前从未想过的事情开始了思考。

 

关于移动自由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规定了人的移动等问题,盐出浩之老师以日本帝国时期朝鲜人和冲绳人的移动为事例进行了介绍。另外,还以“人的移动能带来什么和能制造什么” 为着眼点,介绍了中国和日本移民在夏威夷的关系。简言之,这个报告在国家对人的移动产生强大影响力问题上引发人们思考,也向中国和韩国的研究者提出了如何在国史中讲述“人的移动”的问题。通过生动的人物照片,仿佛在他们的人生中看了一部电影。

 

对此,中日韩三国各派出了2名指定讨论者进行话题讨论。赵阮老师介绍了蒙古帝国时期因经济和政治因素导致的人的移动。赵阮老师指出,在人们的移动日益活跃的过程中,帝国内部也出现了与来自其他文化圈的人之间的竞争,并且他们的移动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影响。

 

张佳老师也以中国历史上的人口移动现象为例做了说明。对战争导致的人口移动与政府主导的强制移动以及没有政府介入的经济移动进行了比较,并展示出人们为维持生计而突破各种限制自发移动的样貌。

 

榎本涉老师介绍了古代和中世纪日本关于移动的具体事例。古代日本对出入境进行严格管理,而中世纪则没有相应的国家管理,因此想要移动的人需要自行准备起到护照作用的文件。

 

在上述讨论中,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以看出国家试图干预人员流动的企图。另一方面,在当下大流行病的环境中,移动的停止似乎在网络上引发了更加活跃的接触。

 

韩成敏老师将近代韩国人的移动情况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出于生计考量的半自发移动;第二种是国家政策性移民;第三种是殖民地化以后的强制动员。此外,还指出引入一种具有对弱者关怀的跨民族主义观点的必要性,并在移居国外的流散集团的问题上,提出了移居者集团之间的竞争可能具有特殊性的观点。

 

秦方老师在介绍詹姆斯·斯科特的《赞米亚》时,提出了对中心和边缘、边缘和边界之外的平衡以及在两者之间穿梭的人的关心的必要性。在国家对移动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观察其背后的面貌。秦方老师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领域研究,并讲述了大流行病之后,发生了变化以及没有发生变化的界限里的人物们的故事。

 

大久保健晴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了人的移动。他举出了历史上为推动现代化进程国家雇用外国人的事例,以及前往南洋群岛的日本人的原住民认知的事例等。对于人的移动问题,观察多个事例甚至相反的例子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看待脱离主权国家的难民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另外,大久保健晴老师还提出,除了东亚之外,我们还要共享对其他地区的看法。

 

在以上的指定讨论中,我们探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引发人员移动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我们了解了历史中的国家管理方式及其原因,也看到了想要超越这些因素的人们充满活力的样貌。虽然时间很短,但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拓宽了。我认为,围绕相同的主题,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简短而明了地谈论问题意识的这个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接下来的环节是指定讨论者参与的自由讨论时间。由南基正老师主持,移动的自发性和非自发性的区分是本环节讨论的核心。盐出浩之老师表示,提出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个人是出于多种目的而进行移动的。但他的立场是,影响其移动的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国家。我们再次确认了国家和个人不是单方面的关系,而是紧张关系。对于是否需要区分移动和移居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还讨论了民族是国家还是民族集团,以及民族集团是否也是在历史中被创造出来的等问题。

 

第3、4环节是由讨论小组成员参与的自由讨论,讨论的范围变得更广了。在讨论之前,刘杰老师围绕着是什么规定了移动,移动带来了什么,各国的国史教育如何处理移动问题,从历史角度看待今天的人的移动等问题整理了论点。得益于此,在自由讨论之前,我们有了整理思绪的时间。

 

各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提问以及论点提出,加深了本次对话的深度。平山升老师提出的“考虑到人的移动,把焦点放在对人类产生普遍影响的宗教上会如何?对于被遗忘的移动也应该给予关注,有必要与普通人共享问题意识”;大川真老师提出的“自发和非自发可能没有太大差异。‘中动态’的概念,即:虽不是自发的,但是在环境下,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情况”;浅野丰美老师提出的“以人的移动为基轴,描绘全球历史是重要的尝试。通过此次主题,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从古代到近代的国家社会”;南基正老师提出的“迁移的移民在与当地的关系中产生的问题,移居二代的身份问题”;佐藤雄基老师提出的“移动和劳动力的密切关系”;市川智生老师提出的“在与人的移动密切相关的传染病同现代社会中本国国民的保护形成矛盾的场景中所感受到的疑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本环节的主持人郑淳一老师和彭浩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专业领域中的与中国和日本的护照、户籍等相关的事例,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时代的理解。

 

讨论时间就这样结束了。接着是宋志勇老师和三谷博老师的总结,以及赵珖老师的闭幕致辞。几位老师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未能进一步展开讨论的遗憾之情。尽管留有一些遗憾,但大家一致认同本届会议的举办取得了圆满成功。三谷博老师表示,本次会议的参加者所从事的许多研究及报告是老一辈研究者从未想过的,从而感受到了东亚的光明前景,希望以后能与在此认识的好朋友们继续引领该对话。

 

通过第六届国史对话,让我意识到研究不同时代和分类史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谈论共同的主题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提出的问题拓宽了讨论范围,知识的刺激引出了新的疑问。从点到线再扩大到面,讨论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虽然9月11日的讨论时间已经结束,但中日韩三国的对话并未停止。在进行国史对话的同时,各研究人员也可以在自己所属的地方召集“对话伙伴”,扩大“对话场域”。这样想的话,比起遗憾,我觉得更多的是期待。

 

当天照片

 

问卷调查结果

 

■ 金 𡇇泰(Kim Kyongtae)

出生于韩国浦项市,韩国史专业。在高丽大学韩国史学系攻读博士期间,于2010年至2011年间,以东京大学大学院日本文化研究专业(日本史学)外国研究生的身份留学。2014年在高丽大学韩国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曾任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高丽大学人文力量强化事业团研究教授,目前担任全南大学历史教育系助理教授。研究关注战争的破坏性本性与必定从战争所引发的荒原中生长出的和平之间的历史。

 

日语版报告

 

韩语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