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05月 | メイン | 2008年11月 »

2008年07月 アーカイブ

2008年07月19日

“关口全球研究会”成员活跃在抗震救灾一线

—参加华西医院抗震救灾工作点滴记实
四川大学 华西护理学院•华西医院护理部(副教授 硕士导师)
胡秀英 (渥美国际交流奖学财团2006年生,SGRA会员)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我正在给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本科3年级同学讲授社区护理学,突然教学大楼开始了成都从未经历过的摇晃,当意识到是地震,同学们吓得发出了尖叫,我迅速将这70名同学有序地疏散到了楼下开阔地。与此同时,我想到了拥有4300张床位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的病人,于是,我很快返回医院和医护人员一道疏散、守护病人……
汶川大地震,震级之高、破坏之重、范围之广为历史所罕见。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打破了“天府之国”的平静。在大灾难来临时免不了的混乱中,我院的白衣天使们表现出了临危不惧和镇定自若。医院领导小组迅速组建并启动应急预案,一边组织守护近4300名的住院病人,一边向灾区派出了紧急救援医疗小组。地震发生后不久,大量地震伤员就不断地被送到我院急诊科以及分流到相应科室,我很快志愿加入了急诊等科室的伤员救护工作,与我院的医护人员一道以不同的方式快速投入了抗震救灾活动中,默默地为灾区人民奉献着爱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的当天,我就收到来自日本千叶大学护理学院石垣和子教授(我的博士导师)、东京都老人研究所副所长铃木隆雄先生(日中医学奖学金进修生指导教官)、日本渥美国际交流奖学金财团今西淳子常务理事等日本友人关切的问候,当时,我立刻想到是否能借鉴日本丰富的灾害护理经验为这次灾后医疗护理服务,便向石垣教授请求邮寄日本的灾害医疗或护理资料。石垣教授以最快的速度联系上正在研究灾害护理的“WHO灾害和健康危机护理协力中心”,该中心的所长山本あい子教授,立即组织该所研究人员一边更新“灾害护理网页”,一边于5月13日将其日语版的“灾害护理”网址http://www.coe-cnas.jp/index.html介绍给了我,为了让更多医护人员利用这些知识,在抗震救灾工作之余我立即投入到翻译工作中。但是,网页的资料量很大,正在我犯愁的时侯,收到了今西淳子常务理事的再次问候,我请求帮助,通过今西淳子常务理事的联络,很快得到武玉萍、阿不都许库尔、安然、王伟、王剑宏、王雪萍、王立彬、王珏、韩珺巧、奇锦峰、弓莉梅、许丹、胡洁、康路、徐放、蒋惠玲、钱丹霞、宋刚、孙军悦、张忠泽、张长亮、张欢欣、杜夏、包联群、朴贞姬、李恩竹、李钢哲、李成日、陆跃锋、刘煜、梁兴国、林少阳、丽华、藏俐、赵长祥、迈丽沙、冯凯、马娇娇等SGRA会员及相关人员的积极响应,同时也通过在日本兵库县立大学工作的张暁春博士联系到数十位笹川日中医学奖学金等的留日中国学者,经过大家的努力,“灾害护理网页中文版”就以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样令人惊叹的速度在5月19日诞生。同时,山本あい子教授于5月19日将灾害护理网页中文版信息,向以中华护理协会为代表的全世界护理机构作了快速的宣传。这些凝聚了日中双方人员智慧和爱心的成果很快在灾区、全中国推广,现在已经有许多医护人员正在借鉴这些知识应用于抗震救灾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大家携手搭起了阪神到四川的彩虹桥!
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国际救援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继国际搜救队之后,前来援华救灾的日本医疗队于5月22日来到我院,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建协调小组,石应康院长总指挥,并将医院与日本医疗队的总体协调及翻译任务交给了具有资深管理经验的护理部成翼娟主任和我。由于这次灾害的规模、救援的时机、救援的方式等的变化,需要擅长自给自足式灾区现场救援医疗的日本队员在医院与中国医护人员协作救治地震伤员,而作为医院接受国际灾害紧急救援医疗队的合作,在新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再加之两国的历史情结和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这些都给双方快速的相互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因此,这次的协调任务,除了要快速达成互相理解、共同协作完成好抗震救灾医疗工作,还需要考虑到两国关系等国际影响。我感到了压力和挑战,但我很快说服了自己,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以向前看的态度来解决,尽最大努力发挥中日友好的桥梁作用。5月24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我也传递了这些想法,很快得到良好反响。在日本医疗队工作过程中,还有数名归国笹川医学奖学金进修生直接参与了翻译工作。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尊重双方文化背景的科学协调,中日双方在这次救援工作中到达了有效协作。截止6月2日,我院接诊伤员2618人,住院1751人,其中危重伤员1135人,ICU收治127人,手术1239台,血液透析77人,通过国内外医护人员携手努力取得地震伤住院患者死亡率低于0.7%的高水平救治效果。另外,在友好协作的救援医疗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日本医疗队专业人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得到满足、灾害救援医疗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得到体现。同时,充分的交流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正如我院石应康院长的评价:“通过中日医护人员一起救治地震伤员,很好地体现了中日友好的精神,中日医护人员的合作融恰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在此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外交部长杨洁篪、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等中央领导也陆续来看望并高度评价了日本医疗队的工作,达成了中日友好的良好效果和国际影响。
这次灾害救援医疗的友好协作,也搭建起医疗护理专业国际合作的友好桥梁。在中日医护人员协作过程中,对于共同经手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双方总是见缝插针的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例如,共同讨论灾害医疗的新技术,挤压综合症的处理、截肢的时机及标准,对中日双方的妇产科护理现状、药剂师和放射线技师在灾害救援医疗队的作用等进行了意见交换。另外,在此期间,日本医疗队成功举办了四川大地震后第一场灾害医疗(以急性期灾害医疗为主)的学术讲座。这些协作均为两国医疗护理专业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日本国际紧急救援医疗队6月2日回国后,相继有日本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来院访问,如 6月6日日本财团支持的日本灾害护理支援机构代表
访问我院,商讨了中长期灾害护理培训项目;6月8日日本自民党、公民党参众两院议员代表团一行,看望在这里经日本医疗队协助救治的地震伤员;6月19日日本青年海外协力队的志愿者代表来院访问,将精心制作的1000只五颜六色的纸鹤、写满爱心祝福的横幅等赠与医院内的地震伤员;6月20日接到日本厚生劳动省科学研究班邀请我院灾害医疗专家到日本访问的信息;以及“WHO灾害和健康危机护理协力中心”所长山本あい子教授与我院共商灾害护理共同研究事宜等等。总之,继汶川地震的国际救援医疗活动之后,中日两国医疗护理专业的合作与共同研究很快拉开了帷幕。
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让我们携手共御人类的灾难,推动历史的进步!

2008年07月25日

第三届SGRA中国论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协会和亚州留学生共同走过的50年~

■论坛宗旨 本次论坛是继2006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公开座谈会“青年的未来和日语”,2007年在北京大学和新疆大学分别举办的公开演讲“黄土高原绿化合作十五年:从不理解、失败到相互理解和信任”(演讲人:绿色地球联盟高见邦夫事务局长)之后的第三次SGRA论坛。由亚洲学生文化协会的常务理事工藤正司先生担任演讲人。工藤先生所在的亚洲学生文化协会成立50年来一直致力于改进和完善东京留学生的接收体制,工藤先生在演讲中将介绍他通过文化协会创建者穂積五一先生的思想以及协会的工作所看到的日本和亚洲的接点,介绍民间组织活动的意义。会议提供中日同声传译。SGRA今后也将继续在北京大学以及中国其他各大学举办各种介绍民间公益活动的论坛。

■讲演摘要

・介绍亚洲学生文化协会及其创建者穂積五一的思想。该协会是在对战前日本的反省和对“战后新日本”的构想这一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介绍这些年来协会开展的工作、演讲人自身的人生转折以及战后日本走过的历程。
・介绍在回归「战前日本」的倾向日益增强的今天,现代日本以及协会所面临的危机。
・介绍民间组织活动的意义及今后的课题。


■讲师简历
工藤正司,1943年5月生于日本山形县。1968年3月,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硕士课程(专业:电子工学)。在学期间入住穂積五一先生的「新星学寮」,在与越南等亚洲各国的留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留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开始关注日本及亚洲各国之间存在的各种历史与社会问题,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1968年就职于穂積先生创建的亚洲学生文化协会至今。


■时间・会场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下午3点~6点 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下午2点~5点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民主楼
主 办:关口全球化研究会(SGRA)
合作伙伴:(财)亚洲学生文化协会,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
赞 助:(财)日商岩井国际交流财团,国际交流基金北京办事处(申请中),(财)渥美国际交流学术奖学财团

下载文件

About 2008年07月

2008年07月にブログ「SGRA in Chinese」に投稿されたすべてのエントリーです。過去のものから新しいものへ順番に並んでいます。

前のアーカイブは2008年05月です。

次のアーカイブは2008年11月です。

他にも多くのエントリーがあります。メインページアーカイブページも見てください。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